教壇十八載 筑夢育人路
2024-10-30
班主任之星
教壇十八載 筑夢育人路
□ 河南省濮陽市第一中學 張理坤
三尺講臺,四季耕耘,不覺已是第18個年頭,奮斗的足跡鐫刻在歲月的長河中,每一朵浪花都是成長的記憶。
一、努力做一專多能的優(yōu)秀教師
我是一名語文教師,深知讀寫并重是語文教育的本色。多年來,我始終堅守在教育的第一線,不僅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(yǎng),更在個人的寫作之路上不斷前行。我堅持書寫教育隨筆,將我的思考與向往盡情展現于繽紛多彩的大世界之中。這些文字,如同我心靈的印記,記錄著我在教育園地里不懈探索與成長的每一個瞬間。
在《中國青年作家報》《語文報》等各類報刊上,我已發(fā)表文章200余篇。其中《玉蘭花開香滿園》等作品更是入選各省市中考、升級考試,成為學生備考路上的良師益友。此外,我還出版了《古文觀止》(知識出版社)等4部語文讀本、教輔資料,為廣大學子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。對文字的癡迷與追逐,不僅成就了我個人的寫作夢想,更在無形中影響了我的學生。在我的書桌前,整整齊齊擺放著一摞摞“大部頭”,它們不是經典名著,而是我和學生共同創(chuàng)作的師生文集。這些文集,如同一枚枚晶瑩剔透的貝殼,在記憶的沙灘閃閃發(fā)光,記錄著我們共同走過的每一個美好瞬間。
1.班級日志,記錄每一個不可復制的美好。為了培養(yǎng)學生的寫作興趣,我使用了多種創(chuàng)新教學法,班級日志就是我引導學生記錄生活、思考人生的一個重要載體。精美的日記本,總是由我打頭陣,幾易其稿后工工整整地謄寫在扉頁上。之后,每天由一位“史官”負責記錄,可以談人生感悟,也可以記錄學習思語。這個小小的舉措,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平臺,更在無形中化解了師生、生生之間的矛盾與誤會,強化了班級的凝聚力。同時,通過互相影響,學生鍛煉了日常觀察、寫作的能力,學會了記錄生活、思考人生。不同的筆跡,書寫共同的心聲,一顆顆青春敏感的心不斷走近、融合,凝聚出集體的溫暖。
2.師生同題作文,見證教學相長的小確幸。師生每月寫一篇同題作文,由語文課代表負責,當堂完成。作文內容是學生最熟悉不過的人和事——班級、老師、同學。以2013級20班為例,“永遠的20班”系列內容豐富多彩,從《20班,我想為你唱支歌》到《與20班相伴最快樂的事》《與20班相伴最難忘的事》,從《感動20班之最敬重的老師》《感動20班之最敬佩的同學》《感動20班之最貼心的朋友》到《20班,我們的家》《青春萬歲——致20班》,再到《輝煌的三年,永遠的記憶》,每一篇文章都充滿了學生對班級的熱愛與眷戀。兩學期下來,一本本班級專輯相繼面世,它們不僅記錄了學生成長的足跡,更成為了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。
3.文學社,演繹一段文字的詩意浪漫。除了班級內部的寫作活動,我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文學社團。由語文課代表和幾個文學少年組建的“旭日文學社”,如同初升的太陽,代表著青年學子朝氣蓬勃、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。每周四的閱讀課,我們都會組織活動,如讀書沙龍、詩文誦讀、作品爭鳴等。這些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,更激發(fā)了他們對文學的熱愛與追求。
真情文字,詩意浪漫。在教育的道路上,我始終堅信文字的力量。它不僅能夠滋養(yǎng)學生的心靈,更能夠定格教育生命中每一個美好的瞬間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,我將繼續(xù)努力做一專多能的優(yōu)秀教師,用文字點亮學生的心靈之光,引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,共同書寫屬于我們的精彩篇章。
二、做乘風破浪的班級管理者
在教育的廣闊天地里,我擔任班主任已十六載有余,這段旅程充滿了挑戰(zhàn)與收獲,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班級管理者的責任與使命。我始終堅信,山高我為峰,只有不斷攀登,才能成就一屆又一屆學生的夢想與未來。而這一切的基石,便是一勤天下無難事。
1.以身作則,引領前行。無論是教高中還是初中,我一直奉行一個原則:要求學生做到的,我一定先做到、做好。每天清晨,我總是第一個踏入教室,用自己的行動喚醒學生的早晨;而每當夜幕降臨,我總是最后一個離開學校,確保每個學生都已安全離校。無論是課間操的整齊劃一,還是遠足拉練的堅韌不拔,亦或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創(chuàng)新思維,我都身體力行,沖鋒在前。我的身影成為了學生心中的燈塔,引導他們養(yǎng)成處處爭先進的好習慣,進而帶領整個班集體拼搏進取、力爭上游。
2.儀式感滿滿,見證青春。初次見面,我總會用心為學生準備一份小禮物,或是一枚精致的書簽,或是一張別致的明信片。這些年暑假,我旅游的足跡遍布天南海北,每到一處,我都會用心挑選精美的書簽,竹子的、檀木的、塑料的、金屬的,這些書簽承載著我對學生的美好祝愿。而那些明信片,則是升入高等學府的學生寄回的,還包括他們所在學校的信封和宣傳頁等,全國重點高中、著名大學,醒目的校名令人側目,它們見證了學生的成長與蛻變,我如獲至寶般小心珍藏。新生報到前,我會取出這些明信片,擦拭一新,在空白處工整地寫上他們的名字,當面交給每一個人。這是一份沉甸甸的囑托,也是我對他們未來的期許。
每當畢業(yè)之際,我都會給學生寫一封信,這是一封融合了4年里閃光片段的公開信。從第一次見面到第一次升國旗,從第一次遠足到第一次體育競技,再到第一次直面生物、地理中考……每一個瞬間都歷歷在目。開場白是青春誓詞,結尾則是我撰寫的評語和祝福語,落款處工整地簽上班級、姓名、日期,我喜歡在最后署名“永遠的××班班主任”。這封信總是厚厚的一疊,幾易其稿,凝聚著我對學生的深情厚意。同時,我還會附上一張“私人訂制”的高仿通知書,在最醒目的位置書寫學生的姓名和其心儀的高中校名,這是我對他們未來的美好祝愿。
3.亦師亦友,共筑夢想。“坤哥”“張爸爸”,這兩個稱呼是我與學生之間的特殊紐帶。工作之初,我與80后學生年齡相仿,我們聊得很“嗨”,他們稱我為“坤哥”。而90后的學生,則因為4年的陪伴,親切地叫我“張爸爸”。近幾屆的00后學生,則與我相處得更為自然,亦師亦友已成為我們相處的常態(tài)。
我們是學友。教室后排的課桌是我的辦公桌,批改作業(yè)、備課寫教案、書寫隨筆,都在這張課桌上完成。課堂上,我近距離觀察學生的表現,發(fā)現問題及時跟進;課間,我主動與學生攀談,不時開幾句玩笑,與任課老師簡單交流。這樣的互動,讓各學科課堂日趨完善,也讓師生的笑容分外燦爛。
我們是書友。班級成立了圖書角,學校建立了圖書閱覽室、公共圖書架等,滿足了我們的閱讀需求。每周四的閱讀課,學生都會自發(fā)組織閱讀研討會,我也會積極參加,與學生一起高談闊論,有時還會爭得面紅耳赤。從課內名著到中外經典,書籍開闊了我們的視野,點燃了一個個美麗的夢想。
我們是球友。在籃球場上,我們你來我往,不亦樂乎。我不僅是學生的啦啦隊長,還會在休息間歇秀個三分球、來個單打亮亮相,博得學生的歡呼喝彩。每過一段時間,學生學累了,懈怠了,我便會召集班委組織對抗賽、挑戰(zhàn)賽,給予他們拼搏的勇氣和團結的信心。
我們是文友。我經常展示個人作品給學生看,還印發(fā)給他們,學生也在潛移默化中喜歡上了練筆。我總是第一時間將他們的優(yōu)秀作品推薦給校報、省市級報刊,幫助學生實現了作品變成“豆腐塊”的夢想。有的學生還遠遠走在前面,甚至有兩名學生光榮當選河南省十佳文學少年。
我們是網友。我的微信、QQ好友中相當一部分是學生。他們有什么想法都會第一時間在網絡上與我取得聯系,我也會盡可能地及時回復。我會在深思熟慮之后在他們的朋友圈點贊、留言。我的教育札記也常常引來無數學生的比心與點贊。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煩惱或情緒低落時,我總是及時伸出援手,幫助他們走出困境。這是我作為班主任最驕傲的事情。
在教育教學工作中,亦師亦友的關系原來如此美妙,它讓我與學生共同成長,共同進步,共同書寫屬于我們的精彩篇章!
三、教育之路的蛻變與成長
1.獨行快,外面的世界很精彩。遠離舒適區(qū),我積極參與各類專業(yè)競賽,尋求自我突破。2018年10月,我和其他5位優(yōu)秀班主任代表濮陽市參加了河南省首屆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動。在這場激烈的競技中,我們經歷了成長自傳、班會設計、班主任演講、才藝展示、案例分析答辯等多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考驗,與省內頂尖的班主任們展開了精彩對決。最終,我們團隊喜訊連連,6人榮獲3個一等獎、3個二等獎,濮陽團隊一舉奪魁!這次經歷不僅讓我們脫胎換骨,更讓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。我因此當選河南省優(yōu)秀班主任,并成為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員,開啟了新的教育篇章。
2.眾行遠,草根們共同書寫教育神話。時光荏苒,一晃6年過去,我主持的一葦班主任工作室擁有核心成員20名,涵蓋全校60名班主任,形成了老中青強強聯合的陣容。我們齊心協(xié)力,注重傳統(tǒng)回歸,凸顯團隊特色,逐漸實現特色主題班會序列化;同時,我們精準定位,強化細節(jié),打造班主任成長梯級化。在這個大家庭里,“人人能寫、人人善寫,人人能講、人人善講”的風氣風靡全校。每月一次的論壇、研討,以及寒暑假的主題培訓,都由一線班主任擔綱主講。經過撰寫、演講的苦心修煉,每個人都在蛻變,變得成熟自信,變得睿智不凡。
過去的4年里,我們圍繞熱點、難點問題舉辦了20余次主題沙龍,屢屢受邀走進市直、縣區(qū)學校進行班主任專題培訓,深入鄉(xiāng)村學校幫扶交流。工作室成員筆耕不輟,《一葦指南》已編輯十多期,一年一度的“我的班級管理故事”征文質量顯著提升。多名核心成員連續(xù)在《中國教師報》《德育報》《教師報》等國家、省市級教育報刊發(fā)表論文、隨筆,影響力空前。我們不再是孤軍奮戰(zhàn),而是擁有了同舟共濟的伙伴和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在班級管理專業(yè)化的道路上,我們必將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四、做激流勇進的時代弄潮兒
自2015年起,我在校團委兼職,充分發(fā)揮團隊陣地的強大作用,積極探索并成功打造了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的紅色育人新途徑。
1.走進社會主義新農村,體驗農耕文明與現代科技的融合。河南省濮陽縣西辛莊村,作為全國知名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,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者。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團(隊)員前往此地體驗生活,親身感受西辛莊村如何在李連成書記的帶領下,從昔日一窮二白的貧困村一躍成為“明星村”的過程。他們積極引資,興建工廠、醫(yī)院、學校,實現了集體經濟帶動全村共同富裕的壯舉。這不僅是中國社會全民小康的時代縮影,更讓同學們對農村有了全新的認識,對勤勞致富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有了更生動的感悟。
2.遠足參觀歷史博物館與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館,厚植愛國情懷。我們精心組織全體團(隊)員步行5公里,前往展館參觀。從享譽海內外的“中華第一龍”到字圣倉頡陵,再到中國張姓始祖揮公墓,厚重的文物和古跡講述著古老的歷史,傳遞著中華民族的智慧。同時,沿途看到的現代化的高鐵動車、摩天大樓等也展現了國家的發(fā)展和科技的進步。此外,“三李精神”展覽廳和廉潔奉公的警示廳等也讓學生深受震撼和啟迪,感受到古典文化與時代精神的融合與輝映。
3.發(fā)掘本土紅色資源,傳承革命傳統(tǒng)文化。清豐單拐革命遺址、黃河故道的將軍渡以及長青陵園等地,都是我們每年必會拜謁的圣地。講解員講述的紅色經典和黨史傳奇,以及遺址中那些飽經風雨卻清晰可辨的標語,都讓同學們深切體會到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和革命精神的偉大。紅船精神、五四精神、抗戰(zhàn)精神和解放精神等,與當代的北斗巡航、神舟飛天和空間站宇航員凱旋等成就相呼應,激發(fā)了同學們強烈的愛國情懷與責任感,“中國崛起,我的責任;民族復興,我的使命”成為他們心底的最強音。
回望過去,從普通教師到市級學科帶頭人、省級優(yōu)秀班主任的成長之路,離不開學校領導的悉心栽培。他們以身作則,引領全校教師學習專業(yè)著作、閱讀教育報刊,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。在他們的鼓勵和支持下,我不斷挑戰(zhàn)自我,取得了些許成績。
教育報國,成就自我,這不僅是我個人的追求,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。我將繼續(xù)懷揣著這份信念,勇往直前,為實現教育夢想而不懈奮斗!
校長點評
做“一專多能”的新時代教育人
河南省濮陽市第一中學,自1985年創(chuàng)建以來,始終堅守“以德立校、依法治校、科研強校、以愛育人、以智啟人、以文化人”的辦學理念,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,以課堂教學為中心,不斷強化領導班子建設,打造了一支“誠信辦學、敬業(yè)篤志、尊重規(guī)律、敬業(yè)奉獻”的領導團隊,以及“師德高品位、專業(yè)高學識、能力多方位、研究高水平”的教師隊伍,致力于培養(yǎng)“志存高遠、厚德博學、誠信篤志、思方行圓、思想活躍、敢于擔當”的社會棟梁和民族脊梁。
張理坤老師,作為學校教師隊伍中的優(yōu)秀代表,長期扎根于教育教學一線。他深耕學科教學,同時充分發(fā)揮班級管理特長,歷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成績,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廣泛贊譽。
學校高度重視師生的專業(yè)成長,每年專門撥款購買教育教學專業(yè)書籍,訂閱各種報紙期刊。在這樣的氛圍下,張理坤老師成為了潛心讀書寫作的佼佼者。作為語文教師,他堅持讀寫結合,不僅個人收獲頗豐,還成功創(chuàng)建了一個個書香班級。在他的引領下,學生在文學的滋養(yǎng)中順利升入高中,步入大學殿堂,實現了自己的夢想。
張理坤老師秉持“先有父母心,再做教育人”的教育理念,擔任班主任和少先隊輔導員的16年里,從日常行為規(guī)范的監(jiān)督到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,從“圖書漂流”到開放式圖書角的運營,再到大型團隊活動的策劃與組織,他都始終陪伴。這些活動如春風化雨,潤物無聲,讓學生在綜合實踐中得到了心靈的滋養(yǎng)。
此外,張理坤老師還是學校一葦班主任工作室的領頭人。他連續(xù)多年主持學期班級管理主題沙龍和寒暑假班主任專題培訓,完善了班隊會序列化活動,極大地促進了班主任核心素養(yǎng)的提升。他涉獵廣泛,筆耕不輟,多篇論文在《德育報》《教師報》等刊物上發(fā)表,并多次獲得《班主任之友》“年度優(yōu)秀作者”稱號,還被《德育報》聘為“特約通訊員”。
張理坤老師以實際行動詮釋了“一專多能”的新時代教育人形象。他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,教書育人,帶好班級;同時全心全意做好團隊工作,不斷創(chuàng)新,努力打造特色活動品牌,為助力學校全國文明校園創(chuàng)建工作,實現偉大卓越的“一中夢”而不懈奮斗!
(河南省濮陽市第一中學教育集團校長靳玉濤)
學生心聲
感恩有您,張老師
距離2021年畢業(yè)已悄然過去三年,那段充實而忙碌的高中生活,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。盡管我們之間的聯系并不頻繁,但您始終是我心中的牽掛。今天,我終于可以滿懷喜悅地告訴您:我已成功被河南大學中文系錄取。這不僅是我個人的夢想,也是您曾經期許的愿景,因此,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與您分享這份喜悅。
回想起初中時期,您給予了我巨大的鼓勵與信心,讓我有了勇往直前的動力。中學六年,無論是低谷還是高潮,我都堅持著自己的步伐,力求無愧于心。自離開您的那一刻起,我就下定決心要實現夢想,無論最終能否進入211或985高校,我都要成為父母和老師的驕傲,成為那個獨一無二、優(yōu)秀的自己。
而這個夢想的萌芽,正是從您帶領我參加學校龍韻文學社開始的。在您的悉心指導下,我學會了寫作,從當堂作文到課后練筆,您的紅色批注和飛揚的評語總是讓我激動不已。初二那年,我的第一篇文章《一朵花兒開》在《語文報》上發(fā)表,您還在課前為我舉辦了一場小小的慶祝儀式。那一刻,我羞澀而激動,心中種下了一個關于文學的夢想。
進入高中后,我毅然選擇了文科,并在報考時毫不猶豫地將所有院校的第一志愿都填成了漢語言文學。如今,這個夢想似乎觸手可及,雖然未來的路可能充滿挑戰(zhàn)和坎坷,但我愿意一直努力下去,直到實現那些未曾期待的矚望。
中學時代的努力已經開花結果,我深知自己或許不是您最優(yōu)秀的學生,但您無疑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。感謝您在我學生時代給予的指導與關懷,您已經成為了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位重要引路人。
未來,我將帶著您的教誨和期望,繼續(xù)在象牙塔下努力提升自己。我會時刻銘記您的教導——“要做最好的老師”,并以此為榜樣,告誡自己“要做最好的自己”。
感謝恩師,您的教誨我將銘記于心,伴隨一生。
(2017屆18班學生王曼)
關鍵詞:
德育報 中小學德育
推薦新聞